老知青病重入院,悉心照顾他的护工,竟是当年留不下的亲生骨肉
老天爷啊!我怎么也想不到,守在病床前给我擦身喂饭的护工,竟是我当年狠下心丢下的亲生儿子!
老天爷啊!我怎么也想不到,守在病床前给我擦身喂饭的护工,竟是我当年狠下心丢下的亲生儿子!
二十多年了,从我记事起,我的世界里就只有舅舅。他是我头顶的天,是我脚下的路,是我所有喜怒哀乐的源头和归宿。我扶着他学会了怎么用筷子,他陪着我度过了每一个打雷的夜晚。我以为我们会这样,一直过下去,直到我们俩都老得走不动路。
曾以为,断绝了那些令人心烦的联系,生活便会一帆风顺,自在逍遥。
1991 年的秋,豫东平原的风裹着玉米秸秆的焦香,灌进陈家庄的粮站大院。我叫陈明亮,二十三岁,光着膀子扛着麻袋,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,在晒得发烫的水泥地上砸出小水花。粮站的老周头靠在门框上抽烟,喊我:“明亮,歇会儿!这袋玉米扛完,今天的活就齐了,算你半天工,五块
病床上,公公李振国费力地睁开眼,浑浊的目光在我们几个脸上扫了一圈。婆婆、建军、大姑姐秀琴,还有我,林晚。最后,他的视线落在了我们十岁的儿子小宇身上。
晚饭后,电视机的音量被我妈雷打不动地调到35。这个不大不小的数字,像一枚钉子,精准地楔入饭后七点半的客厅,不多一分,不少一分。我丈夫建军曾偷偷调到过36,第二天,我妈就擦着手从厨房出来,默默地按回35,眼神平静得像一潭结了冰的深水。
北京国贸桥下,62岁的前调查记者老周把公文包垫在台阶上,当枕头。保安驱赶时,他突然崩溃:“我16岁拿记者证,写过矿难、卧底过黑砖窑,现在连一张地铁免费卡都办不下来!”镜头里,他白发粘在汗湿的额头上,像一丛被踩倒的芦苇。同一天,上海一位62岁阿姨因“超龄”被家政